解读“来自星星的孩子”:认识自闭症谱系障碍


2025-09-22 15:53:17


在我们身边,可能有这样一些孩子:他们拥有清澈的眼眸,却似乎对他人视而不见;他们能发出美妙的声音,却难以进行简单的对话;他们行为独特,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仿佛来自遥远的星空。因此,他们常被浪漫地称为“来自星星的孩子”。然而,在这诗意的称呼背后,是他们及其家庭所面临的真实挑战——自闭症谱系障碍(Autism Spectrum Disorder, ASD)。


本文旨在剥开浪漫化的外衣,带您科学、全面地认识自闭症,理解其本质,并探讨我们该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接纳和支持这个群体。


一、 什么是自闭症谱系障碍?


自闭症谱系障碍(ASD)并非一种单一的“疾病”,而是一种由脑部发育差异引起的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。关键词在于“谱系”(Spectrum),这意味着自闭症的表现千差万别,没有一个自闭症人士的经历是完全相同的。它就像一道彩虹光谱,每个个体都处于光谱的不同位置上,其症状的严重程度、组合方式以及伴随的能力水平都有着巨大的差异。


2013年发布的《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》第五版(DSM-5)将之前划分的典型自闭症、阿斯伯格综合征、儿童瓦解性障碍等亚统一归入“自闭症谱系障碍”的大框架下,更准确地反映了其多样性和复杂性。


核心上,ASD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的困难:


1. 社交沟通与社会互动上的持续缺陷


缺乏社交情感互动:可能难以进行正常的你来我往的对话,缺乏分享兴趣、情绪或情感的能力,难以发起或回应社交互动。


非语言交流行为缺陷:难以理解和运用肢体语言、眼神交流、面部表情等。可能缺乏目光对视,或使用奇特的手势。


发展、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困难:难以根据社交情境调整行为,难以结交同龄朋友,对同龄人缺乏兴趣。


2. ** restricted, repetitive patterns of behavior, interests, or activities**(受限的、重复的行为模式、兴趣或活动):


刻板或重复的躯体运动、使用物体或言语:如拍手、摇晃身体、排列玩具、重复听到的词语或短语(回声言语)。


坚持千篇一律、固执地遵循常规:需要日常活动高度一致,对微小的变化感到极度痛苦和焦虑,难以适应转变。


高度局限、固着的兴趣,且强度异常:可能对不寻常的物体(如风扇、下水管道)有强烈痴迷,或兴趣狭窄且异常专注。


对感官刺激的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:可能对某些声音、质地、味道、光线或气味表现出极端厌恶(过敏);也可能对疼痛、温度感觉迟钝,或寻求强烈的感官刺激(如旋转、凝视灯光)。


二、 病因与诊断:并非父母的错


几十年前,有一种“冰箱母亲”理论曾错误地认为,自闭症是由于母亲冷漠的养育方式造成的。现代科学已彻底摒弃了这一理论。研究表明,自闭症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复杂交互作用所导致的结果。


· 遗传因素: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占主导地位。并非单一基因致病,而是数百个基因的变异共同增加了患病风险。如果家庭中有一个自闭症孩子,其他兄弟姐妹的患病风险也会增高。


· 环境因素:包括父母生育年龄较高、孕期感染、早产极低出生体重、孕期接触某些药物或毒素等,都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相互作用,影响大脑早期发育。


重要提示大量科学研究已明确证实,疫苗接种与自闭症发病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。 这一谬论起源于一篇已被撤稿的、存在严重学术不端的研究论文,其后续传播造成了极大的危害。


诊断通常由儿童精神科医生、发育行为儿科医生或专业团队通过行为观察、与家长的访谈以及使用标准化评估工具(如ADOS)进行。目前,没有任何医学检测(如血液检测或脑部扫描)可以单独诊断自闭症。诊断的核心依据是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历史。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,通常在两三岁时就能做出可靠诊断。


三、 多元的能力与共病:看见全貌


我们必须打破“自闭症患者都是天才”或“都没有能力”的两种极端刻板印象。谱系意味着能力的巨大差异:


· 智力:约三分之一的自闭症人士智力在正常范围甚至超常,他们可能在某些领域(如记忆、计算、艺术、音乐)表现出非凡的才能(“孤岛智慧”)。另一些则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。


· 语言能力:从完全无语言到语言流利但语用困难(如不懂幽默、讽刺,说话直接)的情况都存在。


· 共病问题:自闭症常伴随其他医疗状况,如焦虑障碍、抑郁症、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(ADHD)、睡眠障碍、胃肠道问题、癫痫等,需要同时关注和治疗。


四、 干预与支持:没有“治愈”,但有“进步”


目前,自闭症没有“治愈”的方法,任何宣称能“根治”自闭症的疗法都是不科学的,甚至是有害的。干预的目标不是让孩子变得“正常”,而是最大化地提升他们的能力,减少问题行为,改善生活质量,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学习


科学证据支持的干预方法包括:


· 应用行为分析(ABA):使用行为原理来教授新技能和减少问题行为。


· 孤独症及相关障碍患儿治疗教育课程(TEACCH):利用结构化教学和环境支持。


· 地板时光(Floortime):通过孩子喜爱的活动来建立互动和情感联系。


· 言语治疗:改善沟通能力。


· 职业治疗:解决感官处理问题和提高日常生活技能。


越早进行科学、系统的干预,效果通常越好。干预应是终身的,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(如学龄期、青春期、成年期)进行调整。


五、 作为社会的一员:我们可以做什么?


创造一个包容的社会环境,对自闭症人士及其家庭至关重要。


1. 理解与接纳:当你在公共场所看到一个孩子行为异常、哭闹不止时,请不要投以异样的眼光或批评其家长。这可能是自闭症孩子感官超载或无法表达不适的反应。多一份理解,就多一份温暖。


2. 平等的尊重:与他们交流时,请像尊重任何人一样尊重他们。即使他们不回应,也可以正常、耐心地对话。认可他们的优势,而不仅仅盯着他们的缺陷。


3. 支持家庭: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承受着巨大的精神、经济和照护压力。一句简单的“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?”或给予短暂的喘息时间,都是巨大的支持。


4. 推动社会支持:支持 inclusive教育(融合教育),鼓励企业为自闭症成年人提供就业机会,完善社区支持服务体系。


结语


自闭症不是一种需要被消灭的悲剧,而是人类神经多样性(Neurodiversity)的一种表现形式。解读“来自星星的孩子”的真正含义,不是将他们浪漫化地推远,而是走进他们的世界,用科学的知识替代误解,用真诚的接纳替代怜悯,用有力的支持替代孤立。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共同搭建一座桥梁,让每颗独特的星星都能在地球上闪耀属于自己的光芒。